全城7x24小时免费上门,您的生活服务帮手

当前位置: 首页 >> 地板打蜡

行业洗牌加速? 电池原材料崩至6万一吨, 电车的价格, 还有下降空间!

发布日期:2025-05-25 21:50:11 浏览:37375

前两天体验了几台新的混动车型。

从领克09、山海T2到BJ40增程版,这些车型最让我诧异的不是别的,居然是电池包,它们都搭载了巨大的电池包!

比如说山海T2,不到20万的混动车型,用上了43度的电池包,还是宁德时代的电池包。

这要是放在过去,这么大的电池包,成本大概在5万块钱左右,现在的车企采购电池包,都跟不要钱一样疯狂采购大电池包。

这个局面大概是从去年年底打开的,一窝蜂的设计大电池包混动,为什么?原因很简单:电池原材料的价格降低了,而且非常低!

电池级碳酸锂原材料目前的成本已经跌破了6.5万每吨,两年前的成本是60万每吨,几乎跌剩了10%,这充分说明了 一件事儿:

生产新能源车的成本大大降低,车企有足够的空间生产大电池包车型,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。

尤其是纯电车型,其实成本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,以定价10万左右的纯电车为例,目前大多数车型装备的是50度电池包。

按照成本计算,主流的一线电芯供应商,PACK之后的电池成本也只有4万左右,二线电芯PACK之后的成本会更低。

过去有个说法,叫电池包的成本占到整车成本的40%左右,这个数据放到现在会更低。

一个是,成本流程更加成熟,大批量生产之后成本会被动下调,另一个是,目前的电池包采购成本已经降低,考虑到采购、装车、销售会有滞后性,所以目前的电车价格还不是最低。

新能源板块的竞争压力其实更大一些。

因为新能源汽车更想、更需要生存空间,但这个板块已经挤入了非常多的企业,大量的企业生产出高度同质化的车型,所以生存压力要超过预期,这些企业更善于用降价的方式来换回生存份额。

严格意义上来说,只要电池原材料的成本继续降,那么纯电车型的价格就还会继续下调。

一个是成本降低了,另一个是混动车型有更大的发挥空间了,比如说零跑汽车,其就敢在10万出头的混动车型上,装备大容量电池包,通过提升纯电续航能力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。

的确会有消费者买单,毕竟更饱满的产品力的确是一种吸引力,还是会有很大一部分消费者需要大容量电池包产品的。

而且,更低成本的电池包对新入局的企业也都是一个巨大的利好。

目前还有不少车型没有匹配混动技术路线,大量的合资企业还都没有开始电动化转型,价格合理的电池包采购成本,对于新入局的企业来说更容易发展。

未来的行业预估是,8万块钱的纯电车型,大概率会装上60度左右的电池包,保证一个500km甚至更长的续航能力,毕竟二线品牌的60度电池包成本,大概在4万块钱左右。

一些企业会继续放低自己的利润目标,用大电池包、长续航的方式来换取用户的认可。

总而言之一句话,随着电池原材料成本的不断下调,这个领域的竞争会更加激烈,毕竟更低成本的电池包会加快电动化的转型,入局者增多,对利润的压缩力度也会增强。

所以,大概率在2026年前后,10万以内买大电池包纯电车型的全新消费环境,将会真正的成熟。